首页

艾玛女王和飞鱼女王

时间:2025-05-25 21:02:30 作者:(乡村行·看振兴)山西襄垣:一粒“米”的新“稻”路 浏览量:75355

  联播+一年之计在于春。

  春天,是大地复苏、万物生长的季节,也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起点。抓好春耕备耕,对于确保粮食丰产和粮食安全至关重要。

  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考察。

  来到水稻田边,总书记仔细察看秧苗培育和土地翻耕情况,并同种粮大户、农技人员、基层干部和村民亲切交流,详细询问春耕备耕等情况。他强调,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落实好强农惠农富农政策。

  “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是总书记为全年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开好头、起好步开出的“良”方,对于推动我国形成集约、高效、安全、持续的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道路有着重要引领作用。

△2024年3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湖南省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粮食生产万亩综合示范片区考察。

  “十几亿人口要吃饭,这是我国最大的国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

  小小一粒种,直接关系着“中国饭碗”。

  良种,不仅是确保粮食高产、保障粮食安全的关键,也是满足人们对农产品营养品质需求的重要一环。

  说到育种,不得不提到海南南繁。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南繁科研育种基地考察时提出,要把它建成集科研、生产、销售、科技交流、成果转化为一体的服务全国的“南繁硅谷”。

  一片热土、一份叮嘱、一群育种专家,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农业奇迹。

  如今,每年因种植南繁成果——杂交水稻而增产的粮食,可多养活约8000万人;南繁成果之一的国产抗虫棉占全国市场份额99%以上,减少农药使用65万吨,直接带动增产累计650亿元……

  “一粒种子可以改变一个世界,一项技术能够创造一个奇迹。”早在2013年12月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以一粒种子生动阐释科技兴农的道理。

  从强调“早日实现重要农产品的种源自主可控”,到要求“从培育好种子做起,加强良种技术攻关”,再到“把种源安全提升到关系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总书记为中国种业创新发展谋篇布局。

△海南三亚崖州湾科技城的崖州湾种子实验室,科研人员正在观察种子样本。

  2023年,“农业强国”首次出现在中央一号文件中。其中“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加快先进农机研发推广”“推动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等作为重点工作被单独列出。

  本次春耕备耕考察,除了“良种”外,总书记也提到了“良法”和“良机”。

  良法,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支撑,包括先进的种植技术、管理方法等。良机,则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包括现代化农业机械设备和智能化农业科技装备等。

  在农耕作业中,“良法”和“良机”相互配合,不仅有利于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问题,也有助于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和质量,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

  2023年9月,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强调,推进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配套推广先进适用科技和高端农机装备,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湖南常德市鼎城区谢家铺镇种粮大户匡天来就曾感慨:“现在种田不像以前了,天上飞的,地上跑的,如今都成了种田的好帮手,我们穿着皮鞋就能把田种了。”

  在黑龙江一家农服植保公司,无人机操作员顾嘉健赞叹:“多光谱成像就像人用医疗器械体检一样,精准成像。可以通过对地块苗情实时扫描,根据作物长势确定施肥方案,科学精准变量喷施叶面肥,达到增产增收效果。”

△2024年3月18日,广东省东莞市石碣镇掀起春耕生产热潮。图为一名工作人员正在操作无人机。

  匡天来与顾嘉健这份感慨的背后,是农业现代化进程中,劳动者依靠“良法”和“良机”解放双手,日子越过越轻松,土地回报率越来越丰厚的生动现实。

  农业现代化,关键是农业科技现代化。

  如果说良种、良法、良机为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现代化提供了关键助力,那么良田必然是最大的基本盘。

  2023年7月,在二十届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总书记强调:“省级党委和政府得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确保18亿亩耕地红线决不突破。”“真正把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建成适宜耕作、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现代化良田。”

  良田是粮食生产的根本。肥沃的田地、优质的土壤条件不仅能保障作物健康生长,而且还具有较强的抗灾能力。如果没有良田,良种、良法、良机的作用将无处施展,但如果四者深度融合、通力协作,则荒地也能变宝地。

  河北沧州市地处渤海之滨,这里曾是大片的盐碱荒地。近年来,当地通过培育耐盐碱、抗病性强的小麦品种,改良生产栽培技术,盐碱地逐步变身“大粮仓”。

  2023年5月,总书记来到河北沧州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

△2023年5月1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省沧州黄骅市旧城镇仙庄片区旱碱地麦田考察时,同种植户、农技专家亲切交流。

  望着广袤的田野,总书记说:“全国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适宜种植粮食的5亿亩,如果能开发利用,对于扩大我国耕地面积、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2021年12月,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总书记在强调“18亿亩耕地红线”的基础上增加了一条: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通过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建成了一大批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优质良田。截至2022年底,我国已累计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19.18亿亩耕地超过一半是高标准农田。

  2022年全国两会期间,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曾算了这样一笔账:中国14亿人口,每天一张嘴,就要消耗70万吨粮、9.8万吨油、192万吨菜和23万吨肉。

  要满足如此庞大的消费需求,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吃上饭、吃饱饭、吃好饭?总书记强调,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

  “在良种良法良机良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意味着我们要在选育和推广良种的同时,注重良法的应用和创新;在推广和使用良机的同时,加强良田的建设、修复和保护。一个“良”字,蕴含的是对科学、科技、科研运用在农业生产中的深度思考。

  新的一年,从南到北热火朝天的春耕生产在希望的田野上渐次推进。只要我们齐心协力、通力合作,用好“良”方,就能把饭碗牢牢端在手中,向着农业强国大踏步迈进!

  总监制|骆红秉 魏驱虎

  监 制|王敬东

  主 编|李璇

  编 辑|孙晓媛

  视 觉|张紫曦

  校 对|李珊珊 王卓婕 宋春燕 梁雅琴 毛长志 闫田田

  出 品|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网

【编辑:胡寒笑】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黑龙江省终止水旱灾害防御Ⅲ级应急响应

经考证,敦煌石窟中看似不合理的建筑形象都曾真实存在,如莫高窟第257窟(北魏)由殿、阙、覆钵塔刹组合而成的一座建筑,经与古文献记载和新疆留存的古建筑实物比对,结合同时期莫高窟第254窟的空间尺度,得出这就是《魏书·释老志》里记载的塔寺。

浙东运河畔古镇发“英雄帖” 借全球创意大脑激活老底子

为确保我国外贸稳定发展,强化外贸韧性,在出口方面,加强开拓出口市场服务保障工作,千方百计巩固发达国家的出口市场,积极开拓发展中国家、“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等市场。高度重视稳住机电产品出口,重点关注电动载人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新三样”产品的出口情况及变化。

杰弗里·萨克斯:美欧应停止抹黑中国电动汽车

作为青岛啤酒山东区域重要生产基地,青岛啤酒潍坊、寿光两座“双子工厂”扎根潍坊,依托百年青啤的酿造技术和品牌力量,精心酿造出青岛崂山啤酒系列产品,以优良的品质、畅爽的口感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认可和好评。

东西问|王可然:中法戏剧交流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高频率染发,哪怕一周一次,是各家产品的另一大“卖点”。在以排名靠前的彩夕个人护理旗舰店,主播介绍产品“安全到大家一周染一次都没事,不伤身体。”在名为“O’POGIANI官方旗舰店的橱窗”的直播间,主播介绍诗奈姿染发膏产品时提及,“周周染、月月染、天天染,不伤发质,不沾头皮”。

国防部:美国是太空安全最大威胁 太空军备竞赛最大推手

报告还显示,美国信用卡贷款总额在第三季度增加了240亿美元,达到1.17万亿美元,信用卡开户数达到创纪录的6亿。在信用报告中,有第三方催收账户的消费者平均余额升至历史最高水平,达到1705美元。

相关资讯
我国首个支持资本市场的货币政策工具落地

深刻领悟习近平文化思想把脉点题、定向指引的江苏篇章。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十分关注、寄予厚望,每次到江苏考察都对江苏文化发展作出重要指示。2014年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文化建设要有主心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广泛宣传教育、广泛探索实践,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引导人们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2017年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是辩证法的观点”,要求“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一起抓”;2020年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千百年来,运河滋养两岸城市和人民,是运河两岸人民的致富河、幸福河”,随后在南京主持召开的全面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又首次提出了“把长江文化保护好、传承好、弘扬好”的重大要求;2023年7月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赋予江苏“在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上探索新经验”的光荣使命;2023年12月在返京途中考察江苏盐城时,习近平总书记对“开展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教育引导党员、干部传承发扬不怕困难、不畏艰险,勇于斗争、敢于胜利的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把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不断推向前进。习近平总书记这些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彰显着对新时代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深邃思考,是习近平文化思想在江苏的具体化;是新时代江苏文化事业改革发展实践的思想指引,更是江苏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

热门资讯